top of page
琉璃火@信報專欄


尊師重道 蔡崇信vs陳坤耀。信報。徐詠璇
深秋季節,晚晚reunion重聚 、周年晚宴。楊紫芝教授九十五華誕,十一至十二月晚飯都排滿了,桃李滿門幾十代的醫生排着隊給她賀壽,有說也是年年謝師宴。 HKU Business School「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」,過千學生校友朋友濟濟一堂盛況空前。講者重量級,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蔡崇信,題目「前瞻十年: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科創引擎」。他不帶講稿不用PPT,選擇坐下來爐邊漫話,和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鄧希煒教授對談一小時,由帶領NBA到中美AI競爭,顧盼自豪。 這個講座連續辦了十八年,特色是「尊師重道」──當年七三屆畢業生,由馬時亨牽頭,籌辦這個一年一度的講座,向陳坤耀教授的學術成就和教學精神致敬,邀請全球領袖分享關於未來商業、創新及社會的洞見,設計是:無論講者是誰,無論講題是什麼,陳教授都要上台做總結,五分鐘內站立着,提綱挈領的為全場做個Summary! 嘿,夠尊重老師吧!大家順道重溫上課的樂趣。 今天在陸佑堂,蔡老闆當然要十分小心,每一句話都可能影響股市上落,也可能牽連波譎雲詭的地緣政治。他提到全球半數的AI工程師擁有中國大學學位講中文,也直言Cry
1 day ago


鳥巢「王者榮耀」與我們的《觸電》。信報。徐詠璇
二〇〇八年北京奧運,李寧在「鳥巢」上空跑一圈,驚世矚目。時隔十七年,「鳥巢」化身大型電競場,《王者榮耀》職業聯賽年度總決賽首次在國家體育場舉行,破紀錄六萬多觀眾,見證內地電競圈成都AG與重慶狼隊,在虛擬賽場一較高下,更共同創造歷史,全球最多現場觀眾! 咦,香港電競發展又如何?數碼港仍是無聲無息,或者香港不夠Critical mass?這一瓣,香港可以嗎? 香港首部以電競為題材的電影《觸電》,悄悄落畫。主角柯煒林被電競隊辭退,流連網吧,認識了網吧老闆林敏驄,以及一對熱愛打機的老人家羅莽與馮素波,最後組成了「Happy Hour」戰隊向職業賽事挑戰,「雜牌軍熱血逆襲」。一千二百萬港元成本下,營造出電玩世界,以真人演繹加上有限的特效,呈現出格鬥、槍戰、狙擊等,視效由曾獲獎的梁仲文負責。有「電影發展基金」支持,有古天樂(天下一電影)獨力承擔。但《觸電》要透過電競激勵跨世代團結與延續信念,着墨太多老人家的病苦,難免尷尬,反而減了熱血。 有說電競與傳統體育一樣,比併速度技術,講團隊合作,鬥力更鬥智。北京晚上氣溫八度,觀眾竟不介意戶外看近四小時比賽。「氣氛很激
2 days ago


好醫生 人間菩薩。信報。徐詠璇
廣東話,「仆街」,似是粗話,其實非常精準。例如,人家問我為什麼忽然掛個手臂吊帶(普通話是:你的胳膊怎麼用懸帶吊了)?我說,因為仆街了。Rotator cuff tear,中文譯作肩袖撕裂,是否很浪漫?(噢,後來證實是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,悶蛋名詞。) 一生,你總得見上醫生;律師,可以不見。 在銅鑼灣渣甸坊仆倒街上,急急連夜求救。翌晨陽光下趕到診所,開開心心的見着林楚賢和高日藍醫生,開開心心敍舊。上一次見面是不是COVID時在大口環海邊那堤壩上?也記不起是誰要跳海,誰在安慰誰?這次雖然跌傷了,也是好緣份。 記得十一歲時,頭痛得要死,又嘔又吐,簡直覺得要把頭劈開。見蘇屋村的醫生,原來是「偏頭痛」Migraine,醫生還說「聰明人才有」!於是我心安理得,絕不覺得苦了。 大學畢業時,隻身去歐洲,跑到意大利南部Bari(喏,地圖靴子的足踝),偏頭痛發作再加腸胃絞痛,蜷縮在床上直冒汗。意大利朋友這個說要喝檸檬茶消滯,那個說應該飲牛奶中和胃酸。「醫生快來了!」氣若游絲,我張開眼睛:一個阿波羅神般的年輕醫生,赤裸上半身,若有所思凝視
3 days ago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