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
1/1


博物館裏棟篤「罵」。信報。徐詠璇
The Guardian 在藝術博物館,有一種權力不平衡──博物館決定「我們決定什麼值得看」,參觀者只得跟隨。 「將權力翻轉,甚至挑戰博物館的選擇,大抵人們就覺得新鮮有趣!」 很有顛覆想像的形式呢!表面上是「罵」,其實卻是更立體、更深入的探究藝術內涵。香港各所博物館──尤其西九的M+,「位於香港的亞洲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」──就更應該聯同「西九演藝」組,考慮新形式的導賞員棟篤「罵」! 七十分鐘的嘶喝,叫許多博物館訪客都覺得非常新鮮。六十八歲的Richter只是隨便來逛逛,也覺得導賞員「對博物館策展的批評,聰明透頂。」── 英國《衞報》報道,德國Düsseldorf Kunstpalast Museum裏,有導賞員尖銳的挑戰來訪者,當着雕塑質疑大家的知識,又責備他們不留心,只顧滑手機!是人們喜歡有個「暴躁的導覽之旅」emotional ride吧。行動藝術家Carl Brandi化身脾氣古怪的導覽員,每月舉行兩次,門票售價七歐羅,自開辦以來場場秒殺。 不難想像,這在「逛博物館簡單過上市集」的歐洲,一點也不出奇。反而這個導賞員真的有點本事,藝術知


廁所無小事。信報。徐詠璇
「六廁所事務員獲食環署嘉許」──你可覺得這標題有點啼笑皆非?是「廁所」不夠雅,還是「廁所事務員」不夠尊重? 「三位獲選的傑出男廁所事務員分別服務於沙田區馬料水海濱公廁、大埔區放馬莆公廁和油尖區科學館道公廁,而三位獲選的傑出女廁所事務員分別服務於沙田區馬料水海濱公廁……」 許多朋友和我一樣,對各界的清潔工有絕對respect!在這繁華都會,難得他們肯扛起這絕對厭惡性的工作,不容易敬業樂業呢!這也是為什麼日本電影《新活日常》(Perfect Days)揚威奧斯卡──影帝役所廣司演活了日本的匠人精神,把洗刷工作當作是藝術一樣,一絲不苟全心全意去做,十七座公廁更由日本著名建築師打造,這裏有日本美學,也有侘寂幽哀。從此,Tokyo Toilets有了性格有了身份。 如果我們的文化水平夠高,可否就有一個較莊重的稱呼? 【香港「公廁界奧斯卡」碧瑤服務奪三甲/員工榮膺傑出廁所事務員金獎】 ──一年前,清潔服務承辦商興奮的在社交媒體發了這條題目,又只怕誇張了一點。前線工友默默奉獻,食環署特別舉辦「傑出廁所事務員選舉」表揚他們,是好事。就怕我們社會大眾,對他們的謝意


曲終人在.Cathedral。信報。徐詠璇
《曲終人在》,中環的聖約翰座堂,秋夜,呼感召着。 曾經在歐洲的大小教堂,數度被神聖的歌聲觸動。在劍橋 King's College Chapel聽King's Choir,天籟。上次來聖約翰座堂,是黃家正的鋼琴獨奏God Pray Love。堂牧說Jesus Christ Superstar也在這兒演過。 上教堂,是仰望。今夜,是心靈祝禱。 Moderati,同志友善的男聲室樂合唱團,「團員帶着歌唱,互相砥礪,彳亍向前」。今夜唱《酷兒》:很想做誰的風兒/來陪誰迷路/很想做誰的花兒/來陪誰漸老/因此酷兒/必須擁抱/我願陪着你擋今天的冷酷。 座堂堂牧潘正行牧師,將周耀輝十七首歌的詞串成一段開場白:「基督教所說的永恒,不是永遠活着,⽽是⼀種愛的⽣命。即使世間充滿孤單傷痛,只要我們遇到彼此,有誰和誰⼀起跳舞,喜歡散步,⼀起歌唱,有⼈願意珍惜你珍惜我,在無⼒時,點⼀點火,華麗的狂傲的抱起你抱起我,我們就曉得世界再壞,仍舊不怕。當我們願意將彼此的名字,好像填充⼀樣,寫在自己⼼中,無論是Mr Wrong 還是Mr Right,這⼀剎那都是烏托邦,此刻就是永恒。


尊師重道 蔡崇信vs陳坤耀。信報。徐詠璇
深秋季節,晚晚reunion重聚 、周年晚宴。楊紫芝教授九十五華誕,十一至十二月晚飯都排滿了,桃李滿門幾十代的醫生排着隊給她賀壽,有說也是年年謝師宴。 HKU Business School「陳坤耀傑出學人講座」,過千學生校友朋友濟濟一堂盛況空前。講者重量級,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蔡崇信,題目「前瞻十年: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科創引擎」。他不帶講稿不用PPT,選擇坐下來爐邊漫話,和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鄧希煒教授對談一小時,由帶領NBA到中美AI競爭,顧盼自豪。 這個講座連續辦了十八年,特色是「尊師重道」──當年七三屆畢業生,由馬時亨牽頭,籌辦這個一年一度的講座,向陳坤耀教授的學術成就和教學精神致敬,邀請全球領袖分享關於未來商業、創新及社會的洞見,設計是:無論講者是誰,無論講題是什麼,陳教授都要上台做總結,五分鐘內站立着,提綱挈領的為全場做個Summary! 嘿,夠尊重老師吧!大家順道重溫上課的樂趣。 今天在陸佑堂,蔡老闆當然要十分小心,每一句話都可能影響股市上落,也可能牽連波譎雲詭的地緣政治。他提到全球半數的AI工程師擁有中國大學學位講中文,也直言Cry


鳥巢「王者榮耀」與我們的《觸電》。信報。徐詠璇
二〇〇八年北京奧運,李寧在「鳥巢」上空跑一圈,驚世矚目。時隔十七年,「鳥巢」化身大型電競場,《王者榮耀》職業聯賽年度總決賽首次在國家體育場舉行,破紀錄六萬多觀眾,見證內地電競圈成都AG與重慶狼隊,在虛擬賽場一較高下,更共同創造歷史,全球最多現場觀眾! 咦,香港電競發展又如何?數碼港仍是無聲無息,或者香港不夠Critical mass?這一瓣,香港可以嗎? 香港首部以電競為題材的電影《觸電》,悄悄落畫。主角柯煒林被電競隊辭退,流連網吧,認識了網吧老闆林敏驄,以及一對熱愛打機的老人家羅莽與馮素波,最後組成了「Happy Hour」戰隊向職業賽事挑戰,「雜牌軍熱血逆襲」。一千二百萬港元成本下,營造出電玩世界,以真人演繹加上有限的特效,呈現出格鬥、槍戰、狙擊等,視效由曾獲獎的梁仲文負責。有「電影發展基金」支持,有古天樂(天下一電影)獨力承擔。但《觸電》要透過電競激勵跨世代團結與延續信念,着墨太多老人家的病苦,難免尷尬,反而減了熱血。 有說電競與傳統體育一樣,比併速度技術,講團隊合作,鬥力更鬥智。北京晚上氣溫八度,觀眾竟不介意戶外看近四小時比賽。「氣氛很激


好醫生 人間菩薩。信報。徐詠璇
廣東話,「仆街」,似是粗話,其實非常精準。例如,人家問我為什麼忽然掛個手臂吊帶(普通話是:你的胳膊怎麼用懸帶吊了)?我說,因為仆街了。Rotator cuff tear,中文譯作肩袖撕裂,是否很浪漫?(噢,後來證實是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,悶蛋名詞。) 一生,你總得見上醫生;律師,可以不見。 在銅鑼灣渣甸坊仆倒街上,急急連夜求救。翌晨陽光下趕到診所,開開心心的見着林楚賢和高日藍醫生,開開心心敍舊。上一次見面是不是COVID時在大口環海邊那堤壩上?也記不起是誰要跳海,誰在安慰誰?這次雖然跌傷了,也是好緣份。 記得十一歲時,頭痛得要死,又嘔又吐,簡直覺得要把頭劈開。見蘇屋村的醫生,原來是「偏頭痛」Migraine,醫生還說「聰明人才有」!於是我心安理得,絕不覺得苦了。 大學畢業時,隻身去歐洲,跑到意大利南部Bari(喏,地圖靴子的足踝),偏頭痛發作再加腸胃絞痛,蜷縮在床上直冒汗。意大利朋友這個說要喝檸檬茶消滯,那個說應該飲牛奶中和胃酸。「醫生快來了!」氣若游絲,我張開眼睛:一個阿波羅神般的年輕醫生,赤裸上半身,若有所思凝視


茶禪 在石鼓洲。信報。徐詠璇
小艇乘風破浪。淨因法師站在船頭,翹首遙望,衣袂在風中飄揚。 石鼓洲,長洲以西,大嶼山南岸,是奇特的禁地。我跟着港大的佛學研究中心,參與茶禪。島上是戒毒中心,見的是紋身黑道江湖大佬。 到岸,色彩奇異,有緬甸大佛、觀音像,有天后廟也有聖家小堂。歐陸式庭院上有八仙過海,還有古色古香的羅馬浴池。自由奔放,滿天神佛。 禮堂,壁上畫滿梁山泊英雄,虎豹張牙舞爪,懾人耀目。但偏偏另一端,高高懸掛着那麼一張黑色木椅子,俯瞰整個禮堂。原來是當年戴安娜王妃來訪,坐過。一九九五年吧。 義工們將四方形的褐色蒲團整整齊齊的鋪滿全個禮堂,每個位置前面放一個小竹盤,上面是一只白色小瓷杯。上一次因師探訪時,已囑咐戒毒所所員抄《心經》,抄得最多的,有獎。有一位大哥歡歡喜喜的抄了六十遍,今天等着領獎。敲響鐘,大哥們魚貫入場,小心的脫掉鞋,放在蒲團旁邊。 再敲一下鐘,因師開始頌經:「今天,我們泡普洱茶。普洱,須得二泡,三泡才有味道。就像人生,總得經歷不同苦難。今天我們有緣,一起來修煉這課。現在先請大家嘗第一泡茶。」我們小心翼翼,端着茶壺,蹲下,跪着為每一位大哥倒茶。一陣靜默,很戲劇性很
Contact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