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源:曾燾先生。徐詠璇。信報
- hkttball
- Dec 16, 2024
- 2 min read
Updated: Feb 7
「香港有不少慈善家族。父母的善心德行,深深影響下一代,和再下一代。兒女在探索自己的慈善事業時,也同時感受到父母對社會眾生的關懷、對改造世界的堅持。這也代表了家族的價值觀和同理心,塑造了家族的共同感召。」──摘自二〇一四年拙作《情義之都》一書。
陳曾燾先生為恒隆集團共同創辦人,一九四八年復旦大學畢業,一九六〇年代來港發展。先生對教育十分關注,與夫人許啟明於一九九七年成立「思源基金」。
他謙厚、認真,是不折不扣的君子。思源向內地多所大學慷慨捐贈,好些院校張燈掛彩倒屣相迎,他卻堅持不能鋪張,不要浪費,反而鼓勵學生設立思源社,由小小義工做起。更每年出資主辦思源社交流會,讓一二三四線大專院校也聚首一堂,同台作報告和文藝演出。我和港大辦公室的年輕同事興致勃勃跟着隨團觀摩,對內地高校青年的心聲也領略不少。當年香港大學募款試出了新的模式,又因為政府的配對計劃加速了捐贈勢頭,先生特意拉攏復旦和港大的辦公室私下細談。當「國際化」、「學術自由」在坊間還未叫得響亮時,先生已嚴正的闡述這對高教的重要性。
贈人玫瑰,手有餘香。先生度過了百歲壽辰,上月在一眾家人陪伴下安詳辭世。陳夫人曾經形容五個子女為「粒粒性格巨星」,而大家姐陳樂怡更曾提及他們一家人經歷不少折騰分裂,最後才能磨合,因此特別珍惜──慈善事業的使命讓一家人團結。
陳氏家族第二代,五兄弟姊妹創立屬於自己的私人基金會「擇善」,名稱由父母所取,母親更為「擇善」一名親筆題字。四女兒恩怡致力結合公益與投資,Impact investing今天亦已成了潮流……
飲水,將思源。
是為捐贈的情義與文化底蘊。
2024年12月1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