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29年後的情書。徐詠璇。信報

  • hkttball
  • Jul 22, 2024
  • 2 min read

我當然有寫情書,哪怕歲月流逝多次搬家,也仍留下了一小扎。

但廿九年後,今日才第一次看《情書》,彷彿是導演留給我的一個訊息。銀幕再一次擊敗舞台,廿九年前的電影重映,就可以重新呈現當時凝住的人和事和感情,分毫不差。這趟,時光倒流了三個十年。

好比錯過了《鐵達尼號》這跨世代愛情故事,就是罪過。上星期在音樂會,旁邊的B忽然說,台上在奏《情書》主題曲,我卻毫無感覺。這次導演岩井俊二(一頭長髮的)忽然現身香港,怎能不立即衝去戲院?現場有年輕的年長的,導演問起來,居然也有三分一人是第一次看。不過,旁邊一位五十歲的朋友說,他已經看過廿九次了。

永恒,超越,沒手機年代。即影即有相機,拆信件,火和滾燙的湯鍋物,都有聲音。吹玻璃工藝、家裏的報時老爺鐘,還有微微的音樂盒聲響,典型的北海道小樽,小鎮。

自行車有聲音,醫院有聲音,圖書館有聲音,掏出借書卡和翻書頁都有聲音。雪落下,當然更有聲音。

「你好嗎?我很好!」對着山,那個我未婚夫一去不返的遠山,對着漫天白雪,大叫,迴響許多許多次。日本語特別多聲調,像一首短曲。

一封寄出去天國的情書,一段從記憶中走出來的情緣。一男一女都叫藤井樹,中學生時代的青葱,溫柔的陽光和白色的窗紗,無限繾綣。從岩井俊二到是枝裕和,都在寫信給天國。侘寂的傳統,像朝拜寺廟裏的青苔,你還得要心靜虔敬,才能呼喚。

香港就大大不同了。從戲院出來往地鐵走,重新回到現實,居然感覺十分陌生!廿九年後,世界變了。大家低頭滑手機,不再互望,不必緬懷,一切閃快。

我在想,人生還有哪些事,我是錯過了的?

2024年7月22日

 
 

© 2025 《情義之都 – 從港大到香港的捐贈傳奇》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