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誰是四叔。徐詠璇。信報

  • katerina027
  • Apr 30
  • 2 min read

Updated: May 1

「我是李兆基畢業的。」哪一間?兆基創意書院(Marf那間)?青協李兆基書院嗎?「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。」噢,怪不得,四叔原籍順德,靈柩會送回大良安葬。


集團啟事:「喪禮期間當有公祭進行或過於擠迫時,工作人員將陪同前來致祭的人士,到對面球場的大型帳篷悼念區。」温婉貼心。同樣設有祭壇,有紀念小冊子和弔唁留言,同樣播放紀念影片。達官貴人經過傳媒達陣,員工平民隨意平等的致祭。小荷花池的留言卡,不少內文「感謝老闆」。有人老遠從元朗來北角「代父報恩」。


又是研究「華人企業傳統」的好課題。李兆基先生左右手林高演悼詞:「從來未見過他發脾氣,他從來不罵人。」嘩,真的?「他跟合作夥伴討論利益分配時,很多時都會留足夠的利潤在枱面上。」重誠信,典型的上一代哲學。「曾經有一個判頭在簽約後,因鐵條的價錢狂升而蝕本向李先生訴苦,李先生就笑笑口給他一些補貼,『笑古笑今,凡事付之一笑;容天容地,於己何所不容』。」


「對員工十分關心。旅行北海道,很欣賞白之戀人朱古力,又知道馬油對皮膚很好,就每年都訂購送給朋友和下屬。」這個不太難……「公司幾十年來午飯都是包伙食,每天在公司筵開一百席六餸一湯,下午茶提供西餅。」噢,數碼世代也流行這套,但──「同事們都熱愛公司,一做就是三四十年。」啊呀,今天不少老闆是以炒表現低的百分之十職員為每年績效呢!


處變不驚,一九八三年港元被衝擊,香港銀行同業拆息隔夜升高至四十三厘,他從容說:「不要緊,這樣的高息一定回頭下跌。」從來不會事後孔明埋怨,難。


靈堂內琴聲叮咚,外面兒子家傑家誠再三向賓客和記者道謝。你我不可能學李先生整個家庭甚至一大班員工去日本旅行,但也可陪兒孫夾公仔、打乒乓球、練習書法吧?


2025年4月30日

信報。琉璃火。徐詠璇


© 2025 《情義之都 – 從港大到香港的捐贈傳奇》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