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活102年的好公司。徐詠璇。信報

  • katerina027
  • Jun 24
  • 2 min read

Updated: Jun 25

亢龍有悔。王寧和馬雲代表兩極。


「避免被熱搜帶節奏,不被市場情緒所裹挾。」泡泡瑪特創辦人兼CEO王寧向員工宣布:「近期,公司被推到了一個備受關注的位置。熱度愈高,意味着外界期待愈高,風險也隨之上升。」目標不是Labubu一時爆紅,而是打造長期生命力的IP。


「追求成為一家活一百零二年的好公司!」馬雲也曾跨下海口。創業輝煌,但工作十五年的員工離職前在公司內網發表萬言書,指阿里巴巴存在「大公司病」。馬雲親自回覆:「元安同學好,謝謝你那麼長的信,寫得很好。好像人的成長,阿里的發展也有很多必然要走的路和過程,阿里在發生變化之中。」回答像Chatbot。


「元安」指,自二〇一七年起,公司漸露疲態。自己當初是受到感召加入,「阿里的使命是『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』,那時候被尊重不是因為阿里人收入高,更多的是阿里人很善良,我們的產品幫助了很多人」。噢,corporate culture、ESG、honour、brand……


「但十五年過去,現在我們談論的是KPI,我們把客戶和用戶當流量當數據,看我們是怎樣運營數據,怎樣收割客戶」。噢,KPI!私營公營,商業還是公共行政,最流行的指標啦!


元安指公司失去高速成長活力,「過度迷信從外部引進的人才,新人對於『阿里味兒』理解不足……員工普遍存在短期主義心態,營運數據帶來虛假繁榮……」──嘩,阿里員工「一年香、三年醇、五年陳」,不過科創不講究年資,忠誠嫌太老套,沒有自立門戶被看成不夠水平。


「阿里早年,一群有情有義的人在一起做一件有價值、有意義的事!」元安對當時的口號和時代無比懷念。人人都說大刀闊斧改革,但怎樣落刀才不會斬錯龍脈?


2025年6月24日

信報。琉璃火。徐詠璇



© 2025 《情義之都 – 從港大到香港的捐贈傳奇》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