〇〇後出生的新一代,其實都很喜歡儀式。只要不長,不悶。
路過大學中學小學,印證了我的觀察。新聞界也幫忙,小學生開學如臨大敵,記者都去校門口訪問孩子和家長,教育局長也趕緊宣傳精神健康,不惜剖白自己傷痛,怕學童受不了壓力。
學校是好東西,大學中學小學,都代表一種信念。
大學校園裏,一千二百個學生聚在大禮堂,其他的可以網上觀看,絕不強制出席。齊齊整整的白襯衫黑褲或黑裙,要穿皮鞋。
同學們魚貫入座,都非常規矩(抗拒的就沒有來啦),一小時的典禮,沒手提電話響,也沒有竊竊私語。帶頭表演是學生組織的University Philharmonic Orchestra和歌詠團,奏起校歌——百多年前的University Anthem,悠遠幽古,拉丁文唱誦。指揮的同學非常用心,原來是三年級學生Hako Poon,網上有他捧着法國號的型照。
一九一二年,時任港督的金文泰Clementi,以拉丁文譜寫了歌詞。這些舊事同學們都不必知道,只要感受音樂古樸的呼喚。本地、內地、外國來的同學,都在好奇。「Amazing event. Truly made me feel like a part of a huge community.」、「綠袍加身,擁抱未來!」、「講話廢話相對少,領導們還是很真誠的。」、「被主講嘉賓百勝CEO大佬折服,屈翠容分享:Good times build confidence; Bad times build character; Uncertain times build hope.」
儀式可以是空殼,也可以經得起時光洗禮的傳承。同學們一起披上「綠袍」,進入了學術之門,要自由尋真覓理想,格物,致知。
忽然新聞報道——戰地的小學生們要分批參加開學禮,怕被轟炸。稚嫩的臉上戚戚然,帶着憂慮來上課,是非不明,生死未卜。
2024年9月3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