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掃墓還應該有清明節嗎?徐詠璇,信報

WhatsApp Image 2019-04-15 at 5.27.33 PM

清明節,香港的法定假期。

這天,不少家庭都帶同香燭器皿,到墳場掃墓。交通擠塞,會是這幾個周末的事。說是環保了,帶香燭冥鏹來燒的,會減少,也不想引起無謂山火。

環保到一個點又會有個平衡。有些老人家選擇土葬,有些家庭希望有個拜祭的日子、拜祭的儀式,不想一切太隨意隨便,所以一到清明,路還是要堵。

近年電視台報道交通擠塞時,卻多了一份尊重。

尊敬那些堅持傳統的人。

尊敬那些一心要懷念先人的孝子賢孫,以前嫌這只是形式,現在倒珍惜這形式的保存,珍惜這份心意。

綠色葬殮,當然有意義,回歸大自然。不過太瀟灑,也容易在這瞬息萬變的世界消失得無影無蹤。

如果路上再沒有人上山掃墓,再沒有人拜祭先人,這清明節還應該放假嗎?放假的意義又是什麼?

從前,星期天上茶樓吃點心,便有這麼一句:「同父來少,同子來多。」都說城中的人太冷漠太忙,都不顧老人家。

但現在,你看看餐館酒樓,星期天大多數是三代同堂,天倫之樂。也不是政府規定(新加坡有例,兒子不養父母是犯罪,要罰),也不是什麼公民推廣,反正就是這城市的一番心意,一個生活習慣,叫人窩心。

墓地,香港愈來愈缺,連骨灰龕也要排幾年的長龍。

但清明掃墓,尊重過去、珍惜家人,這傳統大家見着,又分外覺得有維繫。

這孝心、慎終追遠,畢竟是我們社會的好傳統。清明假期,至少就提醒我們,這仍是應該重視的。

2019年4月15日